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工作报道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工作报道

生活按下“暂停键”,内心却诸多不安?不如给心灵放个假! --------疫情之下心理健康专家访谈

发布时间:2022-04-07

这个春天很特别,没有外出旅游的安排与计划,没有赏花踏青的闲暇与惬意,我们遵守防疫规定,减少出行,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部分市民及学生恐慌、茫然,居家上网课期间家长叫苦连连,疫情之下,各类人群如何做好心理调试?。

4月2日上午10:00,心理专家张国富、李志佳进行了“疫情之下心理健康专家访谈”网上直播,由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志愿服务队队长张国富,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儿少心理科负责人、国家中级心理治疗师李志佳两位资深医师,在线为大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穿好“心理防护服”。


面对“秩序感”的消失  把“不能”变为“我能”

疫情持续的第三年,市民对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有了全面的了解,医疗保障体系也完备了许多,群众“被感染”的焦虑心理已经减轻。但近期,小区封闭、道路管控、停工停课……面对不断升级的疫情管控情况,部分市民及学生出现了恐慌、迷茫等心理负能量。          

张国富表示,我们习惯的生活方式突然被中断了,长期建立的“秩序感”消失,就会感到焦虑。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长期宅在家里,会导致一些抑郁的情绪,甚至出现躯体症状,如睡眠问题、饮食问题等。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把我‘不能’变成‘我能’!”张国富指出,我们要思考这种情况下我能做些什么,变被动为主动。很多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很少有时间去陪伴孩子,因为疫情管控在家,“不能”上班,但“能”陪伴孩子,难得的亲子时光是非常宝贵的。

“熊孩子”居家学习,也给家长带来了许多烦心事。“近期常有家长朋友前来咨询,孩子在家上网课,注意力不集中、心态浮躁怎么办?”李志佳表示,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居家学习这件事,同时建立起家庭公约,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频率、用途等。对于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借此机会多多陪伴孩子,做到“每天倾听一刻钟”。而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更强,对家长的依赖性弱,这时候让孩子维系和同龄人的联系是必要的,在符合防控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相约去户外运动一下。

被疫情占据的三年  青春的活力不会褪色

前段时间“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这一句话在微博刷屏。大学生是充满活力、创造力的群体,渴望肆意去展现自己才华,但疫情下却没有机会。有的大学生游荡在“王者峡谷”和“吃鸡战场”无所事事,有的提前过上“退休生活”,相约操场跳广场舞……其实,每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都是一次历练心理的机会,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

“疫情期间,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规划提升自己。发展一项技能,或者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张国富表示,在这个特殊时期,积极发展自我,有助于我们更好更积极地应对疫情。此外,大学宿舍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可能因为性格不合、习惯不同导致关系没那么融洽,而疫情管控时期却是很好的磨合机会,舍友之间可以互相倾听,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多开开“卧谈会”,让生活不再那么单调。

情绪问题“偏爱”的对象  常常是被遗忘的他们

老年人常常是情绪问题“偏爱”的对象,尤其是疫情期间,出入公共场所都需要出示“门铃码”、“健康码”等,而老人对电子设备等现代化产品不精通,导致老人出行不便而抱怨。且疫情期间突然的封控让物资采购不便,老年人很容易因为买不到菜而出现负面情绪。

“我们有孩子,同时,我们也是老人的孩子”李志佳表示,老人很容易出现孤独感,同时生理机能开始退化,躯体疾病逐渐增多,更容易在疫情面前出现心理上的特殊变化。疫情期间,我们要帮助老人建立对疾病的客观认识,帮助老人通过官方媒体了解准确的疫情信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盲目乐观或恐慌心理。同时多多陪伴老人,与老人共同学习疾病防治知识,进行一些娱乐活动,如包饺子、下棋等。居家隔离期间,老人“宅”在家中,也要适度运动,可以与老人一同做操、打太极拳等,动静结合、强身健体。

“大白”携手“志愿红”  他们的烦恼也不少

生命所系,性命相托。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们义无反顾地冲上了第一线,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面对病毒传染的危险和高强度的防控压力,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也很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工作使然,医务工作者与志愿者的很多工作是临时的,常常会半夜接到通知,甚至有时需要24小时待命,也经常因为无法陪伴家人而感到自责、内疚。”张国富表示,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出现负面情绪是可以理解的,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对此,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首先要保障好休息,观察自己身体的信号,适当放松和休息,同时,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与偶尔不被群众理解的心理落差,也需要找一些专业的心理调适方法,比如通过“正念”冥想,让自己拥有更清晰的思维和更放松的心态。

打好“心理战”  才能无惧战“疫”

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囤货清单上写满口罩和消毒用品,进入公共场合随时准备“亮码”,“怕感染”、“怕封控”的情绪时时冒出,后疫情时代,我们该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生活的影响?

   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可能出现小规模爆发及季节性发作。李志佳表示,在后疫情时代,我们要做到三个“化”。首先“正常化”我们的情绪,要意识到因为疫情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乃至感染病毒都是一种正常情况。其次要“外化”我们的情绪,给情绪找一些宣泄的出口,同时做到“资源化”,尝试利用自己的亲朋好友、兴趣爱好,调整情绪。若不幸成为密接者,甚至感染新冠病毒,要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对于网络上的信息保持辨证、科学的态度,减少关注负性信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