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心理百科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心理百科

为何恐慌会引起非理性行为?

发布时间:2020-12-21


纵观历史,每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都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从2003年非典期间疯抢板蓝根,到2011年日本核辐射的抢盐风潮,再到此次新冠肺炎的双黄连抢购事件。事实上,自疫情爆发以来,抢购热潮一波接着一波,从N95口罩到消毒液再到VC片、艾草、精油等等。


为何恐慌会引起非理性行为?

一、精神需要慰藉

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人类为了更好地存活下来,形成了对负面和危险信息更为敏感的捕捉偏好。有关新冠肺炎的各种负面信息不可避免地会诱发人的悲伤、愤怒、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断累积,导致情绪的瘟疫也随之蔓延开来,从而引发非理性消费行为。与其说,这些东西能够治病,倒不如说,它们能够治心。看起来,只有购入这些心理上的安慰剂,才能掩盖内心的恐慌,慰藉脆弱的精神。

  1. .辨别能力下降

美国著名生理心理学家Porges提出的多重迷走理论认为,当人受到中等程度威胁时,就唤起战斗状态,认知处理能力仅停留在情况是否是危险的这一自动反应的水平,不会有深入的信息加工和意义产生。所以当看到与抑制和预防病毒相关的信息时,人的第一反应是可以保护自己,不再做进一步地辨认与思考,而自动忽略了信息的真实性与科学性。

三、盲目从众

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不确定性使得我们更容易效仿多数人的行为,此时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考价值。所以当看到有人疯抢双黄连时,大家会纷纷效仿抢购行为,使自己与他人的行为保持一致。因此,一旦群体开始了某种非理性行为,其他不知所以然的旁观者也会自动加入,从而引发从众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四、自我控制感的恢复

临床心理学实验发现,如果人无法控制自己的遭遇,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就会体验到控制感的剥夺。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便是人们恢复控制感的一种表现,为了在疫情之下显得不是那么无助,人们总想做点什么,所以便不会考虑抢购的东西是什么、抢购的行为是否具有合理性。


疫情肆虐,我们应该如何保持理性?

  1. .净化五官,防止情绪瘟疫

在疫情之下,恐慌和焦虑是正常的,但是切记不要过度恐慌和焦虑。我们可以在庞杂的网络信息中净化自己的五官。眼睛多阅读积极信息,减少消极信息的关注;管好自己的嘴巴,不造谣、不传谣,不传递不确定性信息来引起他人的恐慌;避免负面信息从耳朵进入;时常打开窗户通通风,让自己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关注自己的积极情绪,感受世界的美好,让自己处在美好向上的氛围中。

  1. .科学防护,深入辨认与思考

在病毒面前,我们一切要秉承着科学的态度。关注权威平台发布的信息,遇到不确定性信息时及时查证,讲求科学依据。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不成为乌合之众的一员。

  1. .拒绝盲从,必要时规劝他人

武汉肺炎,这是一场自然与社会的博弈,更是对社会大众的考验。我们都是社会大众的一员,有责任对社会大家庭负责。所以应该团结一致,谨言慎行,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做盲目从众的非理性行为。必要时对身边的人进行规劝,做一个理性的社会公民。


作者:

指导老师:李广政,江苏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

学生:王锦、王辉,江苏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