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学术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术动态

科学家精神——荆其诚:老一辈心理学家的青春岁月

发布时间:2022-09-23

日前,中国心理学会联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共同组织了“恰同学少年——老一辈心理学家的青春岁月图片档案展”,展览展现了多位老一辈心理学家在青年时代爱国、创新、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中国心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历程。本文节选自展览“求索之毅”部分。

青年时期的荆其诚(1947年)

荆其诚(1926-2008),辽宁沈阳人,1947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心理学系,1950年获辅仁大学人类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心理所感知觉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执委、副主席、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后改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北平辅仁大学校门

荆其诚1926年3月出生于辽宁沈阳,幼年迁居北平,1937年起在香港达德中学读书。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荆其诚返回北平,并于1942年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心理系。1947年,荆其诚在心理系获得教育学学士学位,随后又在辅仁大学人类学系任职助教,并于195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

 

1948年北平辅仁大学心理学系毕业生合影:前排左起张厚粲、Dulcissima(教授)、童启新;后排左起:谢斯骏(讲师)、孙昌龄、Geortz(系主任、教授)、荆其诚(助教)

荆其诚在《回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处(1950-1955)》中写道:我毕业于德国人办的辅仁大学,在心理系四年级学生时便兼任助教,同时管理心理系的图书室,在辅仁前后共八年。辅仁的心理系主任是冯特的第三代传人,讲的是德国的正统心理学,图书室有很多的欧美教科书,对于这些书我很熟悉……

 1948年,荆其诚撰写的“我们为什么会夜盲——视紫”发表在辅仁大学返校节专刊

1950年,荆其诚来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筹备处工作,是筹备处第一批工作人员之一。1951年心理所正式成立后,他陆续参与了所内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实验室、劳动心理学实验室(即工业心理实验室)的设计、建设工作。荆其诚和当时感知组的同事们一起,根据巴浦洛夫的分析器学说积极开展了知觉心理研究,探索了运动知觉产生似动现象的有关因素,附加信号对速度判断的影响等问题,为心理所随后感知觉实验室的建立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荆其诚撰写的“巴浦洛夫的分析器学说”发表在中国心理学会主编的《心理学通讯》总第四期上

荆其诚十分注重对青年人培养与帮助,1956年起,他与李美格等先后组织了面向新分配入所大学生的英语补习班,细心地对年轻人写的英文材料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并教授年轻人如何查阅文献资料。

林仲贤在《对早期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室)的一点回忆》中曾经记录:(1955年)……我便被分配在知觉组,协助荆其诚老师做实验。我记得当时荆老师做的实验是有关运动知觉方面的,我们简称为“速度判断”。实验所用的装置,都是荆老师自己独立设计及制造的。实验装置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定速马达带动着两个传动鼓,鼓上装有一个环形的黑布带……这项研究后来由曹日昌主任亲自写成论文,并于1957年发表在《心理学报》上,署名除了荆其诚、曹日昌外,也把我的名字署上了。我当时感到很不好意思,因为实验设计及学术思想都是老师的,我只是协助做了一些具体实验工作。在学习和工作上我经常得到曹先生和荆老师的指导与帮助。

1955年,荆其诚与曹日昌、林仲贤一起进行预测速度行程研究时所设计的仪器

为了满足心理学研究的需要,荆其诚和同事们一起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动手设计制作了很多心理学仪器设备,并积极探索利用外界现场开展相关实验。在与彭瑞祥等开展空间知觉实验时,他们在当时心理所旁边的官园体育场利用升空气球和木板来让被试进行大小、形状和距离的判断,被潘菽赞誉为“价廉物美”的心理学实验。

1958年,荆其诚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冯德和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派的理论基础》 

随后,荆其诚又和同事们开展了飞行员心理选拔的实验,发现手足协调、动作量控制、注意量分配、视觉辨认实验项目对于选拔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还开展了飞行教学技术培训的研究和飞行错觉问题的研究。

1962年3月,国家科委、科学院和教育部组织制定1963-1972年的科学发展十年规划,曹日昌负责组织制定其中的心理学十年规划,成立了由曹日昌、潘菽、丁瓒等六人组成的规划小组,荆其诚担任秘书工作,为规划的制定和撰写做了大量工作

荆其诚1964年在《心理科学通讯》(今《心理科学》)创刊号上发表的“国外眼动的应用研究”是国内最早系统介绍眼动设备和相关研究的心理学文章 

1965年荆其诚和同事们根据一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知觉恒常性形成于自身位置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理论。此项工作与当时国外所做工作相比更具有中国特色,也是国际知觉研究的主流方向。

1966年6月后,心理所科研工作被迫陆续停止。1969年,心理所人员被下放到湖北潜江干校。1972年,心理所科研人员从干校回京后,荆其诚开始着手进行了视觉功能、颜色视觉等方面的研究,在经费困难的条件下,自己动手寻找材料,制作研究设备,对中国照明标准和颜色体系的制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荆其诚从1950年起就开始参与中国心理学会的相关工作,一直以来,他为中国心理学会的发展和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5年荆其诚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资料及部分照片选自赵莉如编著《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展史(1950-1993)》、傅小兰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荆其诚心理学文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刊《纪念荆其诚先生专刊》、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史》、科学出版社《荆其诚先生纪念画册》、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史》,特此向编撰者和资料提供者表示感谢。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