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学术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术动态

以质性研究促进心理学关注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江苏省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委会(筹)学术论坛(第一期)纪要

发布时间:2020-10-14

2020年9月26日下午,江苏省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委会(筹)展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网络学术论坛。此次论坛是江苏省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委会(筹)举办的第一次线上活动,得到了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及相关专家的倾力支持,吸引了220多位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江苏省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委会(筹)委员集体参与了这次论坛活动。


江苏省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委会从2018年开始筹备,期间开展了多项工作,本次论坛是专委会近期开展的工作内容之一,旨在为江苏省心理学会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对话,启发思考,推动学科研究的进步。同时,也希望借助于论坛这种形式,向更多心理学研究者普及质性方法,促进质化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使用,促进心理学真正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

此次论坛由江苏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质性研究专委会(筹)副主任委员、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贾林祥教授主持。江苏省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委会(筹)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杨莉萍教授,江苏省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委会(筹)副主任委员、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吴继霞教授、江苏省心理学会质性研究专委会(筹)副主任委员、南京师范大崔光辉学副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报告。

杨莉萍教授报告的主题是《心理学量化与质化混合研究设计的几种结合方式及问题》。杨老师首在心理学的语境内对量化和质化研究做了对比,使用三维动图阐述了质化研究方法的特点。然后,她结合自己在“心理学中的质性研究方法”课程教学中收集的大量研究案例,讨论了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基础,并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心理学中质化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三种常见模式,包括量化和质化研究并列模式、先质化后量化递进模式、先量化后质化递进模式。其中每一类研究设计都各自面临一些特殊的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杨老师介绍了自己团队的经验。她强调,混合研究设计必须理解和把握量化和质化研究各自不同的研究预设;合理处理两种研究方式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避免遵照实证量化研究的线性设计开展质性研究;不能以评价量化研究的标准评价质性研究。


 

吴继霞教授报告的主题是《作为协作型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她从三个层面对行动研究做了介绍与分析。吴老师首先介绍了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以及进行行动研究的目的和作用,并且将行动研究与基础研究、实验研究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她认为,行动研究是开展研究的一种方式,而非具体方法。其次,吴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和循环过程、几种经典模式以及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最后,吴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一些行动研究案例,例如:牙买加男生学业不成功,辍学问题的解决;书法心理治疗案例等。这些案例是对行动研究思想的具体呈现,手把手教大家如何做行动研究,让大家看到了行动研究的特色。吴老师的报告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凸显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大家感受到质性研究的另外一种风格,进一步丰富了大家对质性研究的理解。

 


崔光辉副教授报告的主题是《解释现象学分析的现象学争论》。他从现象学的发展谈起,让大家了解现象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争论,并就这一争论按照时间的脉络进行详尽的叙事性描述和梳理,让听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争论的热度。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理解现象学,崔老师以史铁生的两篇代表作《我与地坛》和《务虚笔记》为例,跟大家分享了语言文字背后的现象学意境。最后,基于前两个部分的讨论,崔老师进一步讨论了作为一个质性研究者的情怀和需要经历的磨砺。崔老师的报告让大家对现象学有了更加立体、深入的认识,对如何结合现象学做研究有了更多的思考。


 

论坛最后,贾林祥教授对三篇报告做了总体梳理和分享,强调上述三场报告对有志于质性研究的学者未来学习的启迪和帮助作用,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质性研究中来,在这一领域燃烧研究热情,以促进质化研究有更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此次论坛顺利举行,达到了预期目的。交流过程中也让大家对心理学应该如何开展研究有了深入的思考。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是心理学中的两种价值取向。以量化研究为基础的实证研究代表着心理学的科学主义取向,而质化研究则展示出心理学的人文主义取向。科学主义取向心理学势头强劲,但人文主义取向的心理学也一直蔓延不断、生生不息。如果说科学主义心理学的价值取向是“求真”,那么,强调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取向心理学则“向善”。但二者都不能单独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过程中要将二者辩证统一,以实际研究问题为导向,使用恰当的研究方法服务于问题解决,从而达成完整意义上心理学的“尚美”。不论是质化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深度结合,还是行动研究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亦或者是体会语言文字背后的现象学意境,都离不开研究者对质化研究方法的深入思考和理解。鉴于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对于质化研究方法的解读、传播与应用则显得极为重要。残缺的心理学很难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残缺的心理学也不可能深度展现心理研究的奥秘。大家共同希冀心理学在求真、向善、尚美的道路上获得健康发展。

(亓立东,张秀敏)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