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家庭暴力以及相关干预
1活动介绍
6月8日,东南大学榴园宾馆多功能厅内,一场聚焦“家庭暴力”的工作坊成功举办。
本次工作坊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江苏省心理学会员工与社会心理促进专业委员会(筹)联合主办,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承办,特邀知名心理学专家贾晓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工作坊由东南大学马向真教授主持。
2工作坊
马向真教授的开场词指出,家庭暴力案例及其干预是公认的棘手难题,工作坊的目的为了深入探讨这一复杂议题,寻求更有效的解决路径而精心策划。
贾晓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导,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深耕心理咨询与家庭暴力干预领域多年,拥有丰富的理论积淀与实践经验。
贾晓明教授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包括早期担任妇女热线志愿者的经历),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深刻且务实的分享。
贾教授针对家暴现状与核心观点,明确强调:家庭暴力是当代社会导致离婚的主要原因之一(与夫妻感情不和并列)。同时给出重要提醒:家暴受害者不分性别!男女在婚姻家庭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男性也可能成为家暴受害者。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家暴都是不可接受的,夫妻依恋类型与家暴的发生密切相关。
贾教授点出家暴的多样面孔,详细阐述了家庭暴力的多种类型,提醒公众识别其不同形态——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心理虐待)、性暴力、经济控制、冷暴力。并深入理解家暴成因,结合精神分析理论、权力与控制关系分析,剖析了暴力婚姻中施暴者(“他”)与受暴者(“她”)的心理动力。通过引入:暴力循环理论(紧张积累期 → 暴力爆发期 → 蜜月期/悔恨期 → 再次进入紧张期),重点阐述暴力正常化理论(受害者如何逐渐将暴力视为生活常态)与受虐妇女综合症(解释受害者为何难以离开施暴关系),帮助帮助听众更深刻地理解了家暴的复杂性和受害者面临的困境。
贾晓明教授认为,家暴干预的关键在于打破循环,抚平创伤,对家暴受害者(尤其是妇女儿童)进行及时、专业的心理干预,是修复其心理创伤的核心环节,并梳理了心理干预的主要原则和过程。
针对于家暴干预终极解决之道,贾教授提出了多系统协作观,指出家庭暴力是一个涉及法律、社会、家庭、生理、心理等多层面、多系统的复杂问题。因此,对家暴的有效干预必须是多维度、跨机构的协同合作。需要社区、司法、医疗、心理、社工等多方力量紧密配合,共同构建支持网络和安全网。
工作坊的自由讨论环节,与会者提问踊跃,就家暴识别、干预实践中的难点、资源链接等问题与贾晓明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贾教授耐心解答,其深刻的洞见和务实的态度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3圆满结束
本次工作坊不仅提升了参与者对家庭暴力复杂性的认识,更指明了多维度、多系统协作干预的方向。贾晓明教授的专业分享和马向真教授的精准主持,为有效应对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顽疾贡献了宝贵的智慧与力量。
反家暴之路虽长,但专业引领下的持续探索与实践,终将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