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是全国科普月,江苏省心理学会积极响应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号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科普活动。活动覆盖大中小学、幼儿园及教育管理部门,有效提升了师生心理素养,推动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深化发展。
9月12日,南京市教育局举办2025年秋季学期德育工作培训会,各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德育负责人及相关单位代表60余人参会。作为江苏省心理学会积极响应全国科普月的重要举措之一,学会理事长邓铸受邀参与会议并作专题报告。报告围绕“中小学德育新时代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路径”“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创新”三大核心,通过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为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与实操方案,助力构建科学系统的德育工作体系,夯实心理健康教育的顶层设计基础。
睡眠是人类健康的重要支柱,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正遭受失眠、浅眠和多梦等睡眠问题的困扰。为了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睡眠问题并探索科学有效的改善方法,2025年9月13日江苏省心理学会举办了一场以“寻找心灵的原乡:自然疗法对睡眠的影响”为主题的科普活动。江苏省心理学会科普传播专家张宁,通过主题演讲、互动体验和案例分享等形式,向参与者普及自然疗法的科学原理与实践方法。活动中,张宁指出我国超 3 亿人受睡眠障碍困扰,系统讲解睡眠对身心修复、记忆巩固、情绪调节的关键作用,并创新性提出 “四维五感自然疗法”体系(心理成长、体感疗愈、神经重塑、运动调养),现场演示 4-7-8 呼吸法、触觉疗愈等可操作技巧,帮助公众掌握安全无副作用的睡眠改善方法,传递身心平衡理念。
(一)赋能教师:开展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专项培训
9 月 17 日,江苏省心理学会走进江苏传媒学校,大学生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周红教授以“遇见幸福 —— 谈谈压力管理与情绪调适”为题授课。她结合教师教学任务、家校沟通、专业发展等实际压力,剖析高压状态的影响,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理论,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她从压力的来源和如何应对压力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强调了在快节奏的工作与生活中,如何正确识别自身压力,采取有效策略进行调整,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和情绪管理技巧,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助力教师以健康心态应对职业教育转型挑战。
9 月 19 日,由江苏省心理学会承办,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警官学院、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联合举办“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旨在将科学的心理学知识和方法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队伍建设,夯实校园心理健康的科学基础。本次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能力提升专题研修班,由江苏省心理学会专家团队精心打造,既紧扣《“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要求,又响应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的号召,自 2019 年以来已成功培训超 700 名辅导员,服务覆盖东南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多所高校。未来还将持续深化专业化培训,助力更多辅导员成长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坚实守护者”,为构建跨校协同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体、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心理根基。
,
为助力大一新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心理素养,深刻认识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意义,并掌握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南京工业大学联合江苏省心理学会艺术心理辅导与治疗专委会为大一新生开展“大学生活从‘心’开始”主题活动,为新生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精彩纷呈的心理健康知识盛宴,帮助新生掌握心理调适方法,顺利开启大学旅程。。
9月18日,学会会员、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徐群走进南京市苏麟幼儿园,为全体教师开展“呵护心灵——为健康保驾护航”专题培训。
徐群结合幼教工作 “事务繁杂、家园沟通压力大” 的特殊性,讲解情绪调适与积极认知培养方法,随后通过心理游戏互动环节,帮助教师在轻松氛围中疏导压力、增进团队凝聚力。培训强调 “教师心理健康是幼儿心灵滋养的前提”,为幼儿园常态化开展心理支持活动提供方向,守护幼教群体与幼儿的共同心理健康。
江苏省心理学会通过本次科普月系列活动,进一步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实现心理健康科普的全覆盖与分层化,有效提升不同群体心理素养。未来学会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创新科普形式,为构建“健康江苏、幸福江苏”贡献心理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