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学术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术动态

江苏省心理学会员工与社会心理促进专业委员会(筹)社会心理服务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01

202566-9日,江苏省心理学会员工与社会心理促进专业委员会(筹)社会心理服务论坛,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榴园宾馆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江苏省心理学会员工与社会心理促进专业委员会(筹)主办,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承办。

开幕式

202567日上午8:30,江苏省心理学会员工与社会心理促进专业委员会(筹)社会心理服务论坛开幕式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榴园宾馆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嘉宾,与会成员超百人。

开幕大会由东南大学马向真教授主持,并介绍出席嘉宾。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岩璧院长、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心理学院院长陈庆荣教授、江苏省妇儿基金会副理事长顾敏,分别进行了大会致辞。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洪岩璧表示,员工心理健康与促进作为心理服务的关键环节,不仅关乎个体幸福和组织效能,更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心理学院院长陈庆荣教授表示,江苏作为 GDP 全国第二大省,亟需高质量心理学工作者提供优质社会心理服务。社会层面对心理服务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希望专委会能汇聚更多交叉学科方面的人才开展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同时借助多学科方法和技术手段推进员工和社会心理促进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江苏省妇女儿童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顾敏表示,心理健康是个人幸福、组织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压力,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对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张学义主任介绍了哲学与科学系的概况,并介绍了心理与哲学的渊源。

大会报告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史占彪在题为《对话与建构:中国EAP发展27年回顾与反思》的报告中,首先从国际国内、甲方乙方等多视角概述了EAP的发展与影响;其次重点阐述了中国EAP通过对话实践的建构成果:一是与国际对话形成的专业性、行业性、系统性、商业性四大特征;二是人才对话中追求真相与实相;三是多元对话推动的合作共创、生态视角、持续推动、专业为本、经验沉淀五大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的侯志瑾教授在《EAP服务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指出,当前处于VUCABANI时代叠加,引发弥漫性存在焦虑、深度失控感、认知超载、慢性应激、关系疏离、意义真空、解离、极端化行为等心理问题。这为EAP带来机遇:心理需求激增;环境多变提升企业/个人对支持的需求;政策支持;专业人员和机构增多;科技创新提升服务便捷性与多样性;报告获取更容易。同时面临挑战:对稳定感/控制感及心理学的过高期望;服务深度与咨询师能力不足;数据安全与效果量化困难;技术伦理冲突(监控vs关怀);经济下行引发恶性竞争;高定制化推升成本。应对之策包括:加强科学宣传与建立理性预期;共建服务新模式;平衡企需与个需;咨询师专业提升与督导;建立行业联盟与标准。

浙江师范大学孙炳海教授在《学习做共情性家长 引导孩子过有意义的生活》报告中指出,家长如同职业角色,是家庭中的“EAP服务对象。他强调做共情性家长至关重要,因为这能帮助孩子平衡当下与未来、成绩与素养,体现为日常理解、关心、平等、尊重、温暖、真诚地支持孩子成长。此外,共情性家长更利于培养孩子的心理韧性、成长型思维以及社交与情绪能力。他建议家长自身应做到:均衡饮食、优质睡眠、充分运动、亲近自然、拥有支持性人际关系、做事有意义感。

东南大学马向真教授在题为《EAP与社会心理服务 实践、困境与路径》的报告中,基于团队多年实践经验,重点阐述了EAP在服务对象、内容、资源共享及共同促进等方面如何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深度关联与融合,内容涵盖两者的融合、实践结合、面临的困境、解决路径及未来展望五个核心方面。

北京理工大学贾晓明教授针对社会心理服务需求大与队伍不足的困境,提出构建金字塔式队伍:顶端为精神科医生,顺次为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及基层心理骨干。她明确基层心理骨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大众心理健康,具体包括提升群众心理水平、疏导轻度困扰、识别转介心理障碍/精神疾病、识别干预危机以维护安定;其职责是在本职或志愿岗位上开展健康宣传与基础疏导工作。报告构建了基于知识(心理学基础、政策法规、障碍与危机识别)、能力(沟通协作、疏导、识别转介与干预)和态度(尊重真诚、伦理意识、注重自身健康)三要素的胜任力模型。培训需针对任务目标,依据此模型,结合理论、案例与实操,并遵守伦理规范。贾教授最后呼吁从中国文化视角设定心理健康目标。

安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会柴美静老师指出社会心理服务面临人才不足、伦理薄弱、精准不够的瓶颈,受环境、新规、机制、模式、队伍及保障等因素制约。安阳市着力培育应用型人才、整合资源、探索社会心态培育路径,政法委创新融合心理学、社会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特色模式,发挥培育心态、疏导情绪、干预危机、防范风险、促进和谐作用。经20年发展,组建专业、基层骨干及志愿者三支队伍,强调稳定性与磨练,设五项选拔标准(政治、技能、觉察、品质、成长)。工作者核心任务为培育积极社会心态,宏观建体系、微观促和谐,落实两个要求(治理、红旗渠精神),依据三个文件,践行四大任务(科普、预警、帮扶、干预),发挥五个作用(培育、疏导、干预、保障、收集)。基层骨干对激活治理、培育心态、筑牢防线至关重要,工作模式强调分类精准、结合地域文化,流程含建立信任、疏导领悟、促动改变。柴老师强调心理骨干是满足基层需求的关键力量。

南京师范大学王云强教授在题为《人们对AI的道德期望及其社会心理服务意蕴》的报告中强调,AI是把双刃剑,成年人对其态度存在双标,应善用其积极面。他指出人们对AI的道德判断受结果和意图影响,通过有轨电车困境实验发现:在救过失者(而非救无辜者)时,人们认为AI的决定更糟糕;在善意条件下对AI的道德评价低于人类,而在恶意条件下救过失者时对AI的评价也更低。研究显示,感知心智能力(特别是感知体验性)和感知机器人威胁共同影响对AI的道德判断,感知体验性越高,尤其在现实和认同威胁条件下,人们越期望AI做出道义的判断。最后,他提出AI+社会心理服务需思考为谁服务(对象)、怎样服务(伦理)以及服务什么(界限)三大关键问题。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夏春娣教授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优势取向学生发展指导》报告中指出,学生心理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少年心理健康形势严峻。她介绍了江苏省响应国家要求实施的润心行动方案(含管理提级等四部分及五个一具体活动)。夏教授强调应采用优势取向开展工作:关注生活、欣赏长处、理解接纳、积极陪伴,聚焦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自助能力。教育者需当镜子翻译者,解读孩子的情绪感受和需求,并基于心中有爱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关爱各类学生。工作需通过挖掘学生个性、关系、文化等多元优势,运用自我重建、认知重塑等技术,并重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关系先于教育)。最后她呼吁回归教育初心,看到孩子的优势与力量,谨记我们曾是学生/孩子,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与会学者分为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员工职场心理健康服务、司法领域心理健康服务,校与家医网AI的整合,心理服务,组织行为与数字化时代下的员工发展及心理健康,数字化社会中的心理行为与健康等6个分论坛展开深入研讨。

闭幕式

大会闭幕式在新华厅进行,由南京医科大学王志琳副教授主持。

与会代表发言人江苏警官学院的王燕老师说到:八场报告六个分论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党中央的一个要求,感谢马向真教授在江苏的推动工作,能够一起学习专业的知识,分享专业的能力。坚定走向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

最后,马向真教授总结大会情况,欢迎来自各个高校和部门的与会代表,共同思想碰撞交流,共同构建平台。论坛和报告内容丰富,有关于司法领域的,有关于妇女儿童的,有相关员工建设的等等。在会议结束之后,我们共建的路还会继续,在江苏省各个领域之中实践,共同成长,也希望大家日后继续参加我们的活动。

最后代表承办方东南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感谢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与科学系和江苏省心理学会员工与社会心理促进专业委员会,感谢各位嘉宾和各位发言人,感谢所有的参与者,期待以后共同前行。

在线客服